「樂樂好像進步了?記得以前只要大人離開一下下就會有點情緒耶!」
「因為我有跟他約好,每天我煮飯的時候他可以自己看一集小英雄波力,看完就是一起吃飯的時間,久了就習慣啦!」
張姨和社工聊起樂樂,孩子的發展進步有目共睹,張姨的溫柔眼神裡全是對樂樂的驕傲。樂樂在三個月前來到擔任「寄養家庭」的張姨家,是因為原生家庭發生變故,需要暫時性的安置照顧,經過社工的評估、媒合,終於為他找到合適的寄養家庭。大家想要照顧的不只是樂樂的溫飽,更是為了保護他發展成長的權利,守護他的最佳利益。
經過幾次漸進式的互動,樂樂漸漸熟悉張姨,並住進寄養家庭。只是,剛搬來那段時間,他喜歡黏著張姨,只要阿姨離開視線去煮飯,便會開始鬧彆扭,甚至是發脾氣。張姨分享,「因為每天看完電視我們就會一起吃晚餐,他很聰明,知道等下又會陪他玩,就不會『歡』了。」固定作息讓樂樂逐漸可以預期每天的行程,也不再沒有安全感。幼兒園老師也告訴張姨,樂樂自己吃飯不再掉滿桌飯粒,也喜歡大家一起分享玩具。社工說,現在的樂樂臉上的表情變多,詞彙也變多了,更愛講話、分享,是個愛笑的孩子。因為張姨的細心呵護,即使目前沒有家人陪伴,樂樂也能在備受關愛的環境裡長大,保有身心健全發展的快樂童年。
11月20日是「兒童人權日」,聯合國在這一天通過歷史上最重要的人權公約之一,《兒童權利公約》,宣導「兒童是主權完整的個體」,社會也有責任保護孩子平安成長的各種權利,這個公約為不同地區提供普世的兒童人權準則,33年來幫助許多失去庇護的兒童。
你知道嗎?臺灣也在2014年11月20日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將《兒童權利公約》的四大基本原則納入法律保障──「禁止歧視」、「兒童最佳利益」、「生命、生存及發展權」、「尊重兒童表意權」,也在臺灣的各項兒童、家庭福利法規融入相關理念,和國際人權標準接軌。
我們的社工也分享,在「寄養服務」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意識到接受安置的孩子普遍都有或大或小的創傷經驗,這些心裡的傷其實都會在一定程度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這就是「創傷知情」。孩子需要的不僅僅只是關愛,社工須以助人專業去梳理造成現狀的過去,才能找到方向協助孩子的未來。比起安置機構中的團體生活,寄養服務的家庭式生活及照顧資源,通常更有餘裕為每個孩子提供個別化的適當發展環境。
救世會每年舉辦多場寄養家庭招募說明會,讓有意願的民眾都可以有機會了解如何成為寄養家庭,報名者有的是退休後願意陪伴有需要的孩子,有的是和兒女一起把愛分享給更多孩子。然而,即使有新進家庭,仍有許多服務多年的寄養家庭因故退場。因此,在守護臺灣的兒童權益這條長路上,我們期待更多照顧者加入寄養家庭行列,和我們一起,用愛與行動陪伴他們成長!
閱讀本期其他文章
社區好時光,原來手機可以這樣拍
寶寶的入睡練習|到宅服務成果分享
為孩子的發展把關──及時早期療育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