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忘東忘西、情緒不穩定、對特定事物太堅持,讓身為父母的你感到很困擾嗎?或是聽到親友的孩子「七坐、八爬、一歲站」,就很擔心九個月的寶寶還沒有開始嘗試扶站?
身高、體重的身形變化,稱為成長;而肢體、感官功能及智能的成熟,則是發展。6歲以前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若是擔心孩子的發展不比同齡、行為特殊,也不須太過焦慮或自責,只要多一分注意,在關鍵時早一些介入,都能夠及時協助孩子發展得更好、跨越面對的障礙。
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只是大多成因不明,能被發現的原因目前大約只有20%至25%,手機育兒、陪伴時間太少、太急著替孩子「代勞」,以及早產、神經、肌肉系統出狀況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不過,衣搬來說,3歲前接受早期療育1年的療效,相當於3歲後再接受療育10年。早期療育的介入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福利服務等,幾乎都能有效改善遲緩狀況,減少對家庭及社會的負擔,不少孩子可以經過早期療育而趕上發展里程碑。
臺灣法令有規定,政府應建立6歲以下兒童的發展評估機制,並給予「早期療育、醫療、就學及家庭支持方面之特殊照顧」。除了「坐、爬、站」等粗大動作,專業評估人員還會觀察「捏、抓、握」等精細動作,「仿說、構音」等語言發展,以及「哭、笑、玩」的情感互動發展。治療師則會以四大發展為基礎,依據孩子的個別狀況,為孩子預後發展里程,擬訂合適的早療計劃。
「寶寶手冊」中,就有嬰幼兒發展的自評表,各縣市衛生局網站也都有早期療育資訊,如臺北市早期療育服務網,可以找到中、英、越、印等不同語言的早療自評影片,也有進階諮詢的服務。只要妥善利用早療資源,每位家長都能為孩子的發展把關,陪孩子健康長大!
閱讀本期其他文章
守護兒童權益的「家」──寄養家庭
社區好時光,原來手機可以這樣拍
寶寶的入睡練習|到宅服務成果分享
寄養服務招募短片
寄養服務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