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會期刊

2024-05-01
2024 5月期刊|小孩怎麼可以說謊?!


有一天在小蕙家吃飯時,席間小蕙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告知讀小一的兒子小乖把同學弄傷。事後,不管她怎麼問,小乖都否認,小蕙見狀板起臉孔:「同學確實受傷了,你把事情經過說出來,我才知道後續怎麼處理。」小乖依然堅稱沒有犯錯,小蕙要求兒子待在客廳好好想一想,自己則逕直走回房間。我和小乖待在客廳時,看得出來他很不安,甚至躲進平常玩耍的紙箱裡好一陣子。

沒多久小蕙回到客廳,改以溫柔的態度對小乖說:「老師說同學受傷跟你有關,媽媽聽到後很著急,我問你是想了解事發經過,不是要責備,或許你有做錯,也還有機會補救,但你一直不告訴我怎麼回事,媽媽不知道怎麼幫你。」本來侷促不安的小乖,聽到媽媽這麼說,鬆了一口氣:「我就跟他走在一起,然後水壺敲到他……」小蕙接續:「你很棒,願意坦白一切。媽媽可以知道是什麼樣的水壺?為什麼會敲到?」小乖一五一十把事情說清楚……。

小乖一開始說謊了嗎?似乎是。

大人對小孩說謊的容忍度很低,認為說謊會養成習慣,說謊是為了逃避責任,所以當孩子說謊,就會引發我們排山倒海的情緒,但事情有時很難一概而論,理解背後原因可能更重要。像故事中的小乖,可能是為了避免麻煩,為了不想讓大人生氣或失望,或不敢面對;小蕙對於小乖說謊,一開始也有生氣的反應,但她很快調整情緒,讓小乖有誠實的機會(待在客廳想想),適時讓小乖了解大人的關切是想幫助他,而非責罵。有賞有罰,確實是教養很重要的原則,然而透過對話,小蕙更讓小乖感受到情感的連結,而不是馬上就要接受懲罰。

有情感連結的對話,能避免孩子誤會自己只有在表現很好或很開心時,才能和父母建立連結關係;有穩定的關係,再引導孩子自省,可以讓孩子不被負面情緒帶著跑,幫助他們學習思考及更好的應對技巧,以坦然態度面對本來害怕的事情,也就沒有說謊的必要了。

雖然不同年齡階段,面對孩子說謊的應對方式也會有所差異,然而道理都是一致的,鼓勵家長們可以先嘗試連結情感的對話,再教導應對技巧,最後才是討論懲處。如小蕙母子倆的對話習慣,是從小乖很小的時候就持續練習至今,相信從什麼時候練習起,都會有正向效果,我們一起努力看看吧!

---------------•
❤️救世會特別為「養育學齡前階段子女之婦女及家庭」提供教養知能資訊、情緒心理支持、家庭角色與育兒壓力調適等關懷支持服務,有任何相關問題及需求,請來電洽詢:02-27290265分機121,郭社工。


 
本期所有文章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