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會期刊

2024-08-02
2024 8月期刊|陪孩子揪出網路陷阱


網路交友是數位時代的生活常態,經由社群平台、通訊軟體、網路論壇接觸陌生人,從不熟到彼此稱為「好友」,交情建立的過程便利又快速,導致未成年孩子在網路世界失去警覺,覺得「聊天」沒什麼,覺得對方「很好聊」,覺得對方「很懂我」,在同儕歸屬感的催化下,容易一昧地相信網友。

孩子的天真成為壞人眼中的弱點。

現行的詐騙手法千變萬化,目的不外乎金錢、情色或勞力,但對兒童及青少年傷害最深的是騙取私密影像。前陣子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的性犯罪偷拍論壇「創意私房」,影片中主角年紀最小的不到10歲,都不是出於自願,而是被誘導拍攝,因為醜陋的人性,他們一輩子都活在影片外流的巨大恐懼中。

回到文章開頭的訊息,這是典型的網路誘騙手法,假意愛慕,營造追求的情境,主動釋出愛意後緊接詢問對方,縮短孩子思考反應時間,一步一步地瓦解心防,很多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將照片傳給加害人。

然而事情不會這樣就結束。

這些外流的私密照或影像,很可能被加害者輾轉流向偷拍平台當作商品銷售,或以散佈作要脅,逼迫受害者拍攝更多裸露影像,甚至誘騙見面加以侵犯。事情演變至此,將是孩子心中難以抹去的創傷。

寧願不厭其煩地防範,也不要事後的沉痛

詐騙是解讀人心的惡意行為,同樣的,我們也能透過觀察詐騙犯的不合理要求,識破其真面目。

一直催促,要你立刻做決定
預備犯罪者當然希望犯罪成本越低越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外部干擾達到犯罪目的。詐騙犯取得孩子信任後通常就開始行騙,當孩子未如預期掉入陷阱,詐騙犯會一再追問或以情緒勒索方式逼迫答應,這種壓力下孩子很容易被導向YES的答案,同時切斷孩子對外尋求意見的時機。

你知道就好,不要跟大人說
「這是我們的秘密,不要跟你爸媽說,不然他們會阻止我們聯絡。」這是前述詐騙犯「真是太美了」的下一句話。當然這也是一種反應測試,若詐騙犯發現孩子很聽話,會保守秘密,就可能繼續做出更多傷害孩子的事,或者將觸角伸向孩子的交友圈,讓孩子不小心變成間接加害者。

強迫你做不喜歡的事
拍私密照且外傳他人,本身就是一件曝露身體隱私的事情,孩子收到詢問,當下產生不自在、不舒服、不愉快,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就算是熟識、真實接觸過的朋友,通常都不會提出這麼奇怪的要求,何況是從未謀面的網友。如果孩子的網友經常要求一些有違日常生活經驗的事情,並讓孩子產壓力感,便是一個重要的預警。

大人越懂得識別假訊息,就越能保護孩子免於詐騙

假訊息有一個特徵:聳動誇大。

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一上網,各式各樣的訊息轟炸我們的腦袋,為了省時間,很多人以「閱讀標題」來過濾訊息,假訊息因此趁虛而入,利用聳動式標題,騙取你的點閱,或以假亂真的內容,帶你進入邏輯誤區,長期下來,會產生思考疲乏症候群,癱瘓辨識真假的能力。

辨識訊息真偽的應對之道是培養多方查證的習慣,在比對各種來源訊息的過程,不僅適度降緩過度的情緒反應,也幫助自己拼湊資訊全貌,不過度依賴簡化的訊息,就不容易被假訊息綁架。當大人擁有防詐的本事,就能陪伴孩子辨別網路世界的真假虛實。
 


 
本期所有文章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