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會期刊

2024-08-02
2024 8月期刊|如何回應孩子的哭鬧不安




少子化時代,跟過去平均生養2~3胎相比,現代人只生1胎的比例明顯提高,但是育兒壓力跟傳統世代比起來,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網路世代育兒知識的取得相對便利,但也因為資訊的多元性,反而引發家長更多的焦慮。救世會育兒指導員從到宅指導的個案中,發現很多家長被孩子的需求忙得團團轉,時常無法好好吃一頓飯或睡一個好覺,在面對哭鬧不停的新生兒,往往因為不知道如何安撫而深感挫折。

一般來說,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前一、兩週並不常哭鬧,但接續會開始遞增,通常出生後兩個月左右是哭鬧的高峰期,在這之後,大部分寶寶哭鬧的頻率會慢慢減少,因為他們自己的適應性變得越來越好。

爸爸媽媽們,我們不妨先來了解,「孩子想藉由哭,傳遞什麼樣的需求?」

就像說話一樣,「哭」是嬰兒用來跟我們溝通的方式,他們哭,可能是肚子餓了,尿布濕了,當身體不舒服時會哭,半睡半醒轉換睡眠週期的過程中會哭,被突如其來的聲響嚇到也會哭,「哭」就是孩子在對我們說話,說話本身沒有錯,較為挑戰的是照顧者如何承接與回應孩子的哭。

安撫介入的時機非常重要

孩子在放聲大哭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小小的、間歇性的肢體動作,這些是哭鬧前的訊號,也是介入安撫的適當時機,不論是用口頭、眼神、肢體安撫孩子,漸漸地能讓孩子學會不需要用放聲大哭來獲取回應,這樣一來不僅減輕哭鬧的強度,也預防孩子日後習慣以不健康的負面方式去回應外在的壓力。

安撫孩子前,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已經哭得很大聲,代表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這個時候,若窮盡所有的方式,依然無法安撫孩子的情緒,照顧者難免會感到挫折沮喪,救世會育兒指導員建議家長用「共同調節」的方法,與孩子共同度過這段情緒震盪期。

照顧者在安撫孩子卻無成效時,若已察覺到自己的焦躁,請先保持自己的安定,深呼吸是其中的一個方法,把自己高張的情緒慢慢轉向平靜,運用自己穩定的力量、穩定的肢體動作、穩定的情緒傳達給孩子,過程中不一定要配合言語安撫,持續維持你的平穩,有些孩子的情緒會就此慢慢地降下來,或許有些高敏氣質的孩子需要較長的安撫過程,家長請不要太著急,對寶寶來說,在照顧者的懷中哭,或獨自在嬰兒床上哭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陪伴」能帶給孩子安全感與支持的力量。


---------------•
❤️救世會育兒友善支持服務,提供育兒指導教學及到宅喘息服務,有任何相關問題及需求,請撥打服務專線:02-27290265分機127,陳社工。


 
本期所有文章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