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會期刊

2021-11-01
2021.11月期刊:用愛守護,終結暴力



小雨生長在一個尋常的家庭裡,父母經營一間小公司,弟弟妹妹皆為上班族,而她是家裡唯一的異數。跟弟弟妹妹不同,她從小就不愛念書,不懂人為什麼一定要上學。小雨回憶她的叛逆期彷彿從小就開始,且沒有終點。她對於「表現正常」有說不出的厭煩,她學不會壓抑自己,也不想終日戴著一副良好形象的面具示人。在小雨心中,她只想盡情做自己,放飛自我。於是在中學那一年,她輟學離家了。
 
起初小雨沉迷於網路遊戲,在遊戲中認識了男友,就像所有的情侶一樣,一開始他們也經歷了一段甜蜜的時光。很快的他們走入婚姻,在某一次先生酒後對小雨揮拳,她開始意識到似乎有什麼地方逐漸產生裂痕。家暴通常是有一就有二,小雨的先生也開始一次、兩次、無數次的暴行。「他本來好好的,不明白為何一夕之間變了個人。」小雨邊回想邊告訴救世會的社工,「應該是酒精吧,他有喝酒的習慣,只要一喝酒,就對我拳打腳踢。」小雨被轉介到救世會時,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傷痕累累,有些傷口甚至是流血結痂了才剛癒合。明明是炎熱的夏天,她只能用長袖衣褲蓋住這些傷疤。
 
有一次,她向救世會借了拐杖,因為被先生打到不良於行。社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接到小雨的來電,她說自己是躲在廁所偷偷打電話。她告訴社工前陣子被打到住院,於是她終於動了想回娘家的念頭,但先生威脅她若敢回家,就去找她家人麻煩。小雨怕家人受到波及,只好繼續隱忍下來。由於沒有收入,經濟不獨立,她也不敢輕易離開這段婚姻。在那段艱難的時期,社工經常傾聽小雨訴說,成為她的心靈支柱,陪伴她度過難關。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他要一直打我?」曾經小雨為此感到困惑,這也是許多受暴婦女心裡的問號,但她們卻沒有意識到,「打人」的行為才是不對的,並不需要因為被打而感到丟臉或產生自我懷疑。外界對受暴婦女的處境有許多無法理解的地方。常見的疑惑是「為什麼不離開?」殊不知,受暴婦女通常一開始都曾試圖離開,但是當離開的行為換來更強烈的恐嚇威脅,「離開」反而使她們猶豫,成了不再安全的選項。且失敗的求助經驗,反而可能強化施暴者的控制,或令其變本加厲,導致受暴婦女更離不開原本的環境。
 
除此之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為了維持家庭的完整性而忍耐。當受暴婦女同時也是媽媽的角色時,她們會盼望孩子能在一個父母健全的環境成長,為此選擇忽略心裡的真實感受,容忍自身遭受的暴力行為。也憂心若是離婚後無法取得孩子的監護權,而若能取得,則擔心經濟狀況不夠撫養孩子,無法給孩子更好的資源。種種考量與擔憂,造成受暴婦女無法輕易離開施暴者。
 
每年的11月25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在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前夕,救世會以小雨的經歷,希望讓更多人關注婦女受暴問題的嚴重性。此外,遭受暴行並不單只會發生在婦女身上。事實上,男性家暴受害者逐年增長,但礙於種種因素,受暴男性大多不願通報,也不願啟齒訴諸於人。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受暴者不分性別,且暴力行為並不只出現在新聞畫面上,它其實可能發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甚至你我的身邊。除了讓更多人了解受暴者的慘痛遭遇,支持響應終止受害人任何型態的受暴,期許能有終止暴力行為的一天。更期望受暴者能夠正視自己的心聲,好好珍惜身體,多愛自己一些,並勇敢向暴力說「不」。
 
 
當暴力發生時,如何自保?
 
■ 發生衝突時,請避免再使用任何會激怒對方的言語或行為。
■ 當暴力發生時,盡快遠離受暴環境,並對外求助(可撥打 110)。
■ 若不幸遭受暴行,請在暴力發生後,迅速至醫院驗傷、治療,並由院方開立驗傷診斷書,以利至警察局報案。
■ 期間可撥打113保護專線,將有專業社工人員協助暴力事件通報或求助諮詢。


閱讀本期其他文章
打開家門,幫助更多回不了家的孩子
如何教養孩子?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回上頁   |   下一則